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2023年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高层论坛

作者:张伯超发布时间:2023-01-09浏览次数:167

1月9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2023年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高层论坛在线召开,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发布《2023年上海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来自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田国强、太平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宇、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余典范等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作了演讲发言。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德忠院长为论坛致辞,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作为项目负责人对课题做了介绍,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邸俊鹏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对报告进行详细解读。会议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主持。

王德忠院长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形势分析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经济或者微观经济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它的重要性不是一般的经济分析可替代的。大变革时代往往是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形势分析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理清表征,更要透析动因。不仅要分析当前,也要追溯历史,更要透视未来。不仅要提出或者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新问题,而且要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当今世界最大的特点是变,经济形势分析难度更大。特别是近几年疫情的影响,这个变化会更大,有些变化会更快。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怎么分析经济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上海经济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仅仅看到疫情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从世界到中国到上海整个经济增速在下滑,有疫情的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还不仅仅是疫情的因素,更多的是内在的经济增长或者说经济发展的动力、路径需要大幅度的调整,这是我们要分析的更重要的内容。

沈开艳所长介绍到,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来重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研判。自2000年开始,主编并发布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已经23年有余。皮书总报告每年紧扣上海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跟踪研判未来运行发展趋势,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智库力量。近年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特设立院内重点课题成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稳定支持开展中国和上海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项目主要依托经济研究所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室和“数字经济与转型发展的量化研究”创新工程科研人员,基于数据和计量模型,结合企业和政府部门调研,形成了一套综合研判中国和上海经济运行态势和趋势的分析体系,定期形成智库专报和形势分析报告,为中央和上海市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此次发布的《2023年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是课题阶段性成果,主要围绕上海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分析经济运行的态势、发展的潜能和动力,以及面临的中长期机遇与挑战,研判2023年经济运行趋势,并提出政策的发力点,供决策参考。

世界经济正在艰难复苏,全球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22年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我国经历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干旱、缺电等一系列冲击,及时出台33条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召开十万人大会,扭转了断崖式下降态势。我国经济发展仍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世纪疫情”反复,经济社会全面复苏提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2023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开局之年,来自世界和国内的各种压力都比较大,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增长非常重要。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要积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精准锚定2023年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和政策着力点,一是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机遇,超前启动高能级要素,二是多措并举做足新消费增长点,筑牢经济增长新支撑,三是边际放松首套刚需购房限制,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四是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挖掘经济新动能,五是加快推进建筑绿色更新,积极拉动绿色产业投资,六是发挥政策合成效应,提升未来产业能级。

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邸俊鹏在解读中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上海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一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上海经济能够快速复苏,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得益于上海自身的经济结构和“五大中心”优势。此外,上海城市核心功能在疫情期间基本保持正常运转,为疫情后上海经济复苏和重振奠定了基础。但是从短期来看,上海面临贸易出口走弱和地方财政约束趋紧的风险挑战。中长期内上海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效率和动能仍然强劲。劳动、土地、资本和能源要素利用率普遍较高。上海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相比,更加突出了消费的重要作用,相比于投资,消费仍然是未来上海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当前上海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回升态势,信号指数未报告超出置信区间,表明经济运行平稳,没有过热或者过冷。对CPI的实时监测提示消费市场过冷。景气分析显示,一致合成指数在2023年仍具有下行的惯性,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企稳。经测算,在一般情景下,2023年上半年将延续2022年的缓慢复苏态势,全年呈现前高后底的增长态势,增速将收敛至4.3%的新常态,但也有望实现乐观情景下5.3%的经济增速。

参与点评的专家给予报告充分肯定,基本认可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并结合报告内容做了精彩发言。

张军教授认为,报告非常专业,很好地使用模型和预测技术,对上海今年的景气状况做了比较严谨的监测和预测,总体上结论是可信。张军指出,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韩国水平,不太可能保持以往的高增长态势。从中长期来看,过去传统的要素投入分析已经无法解释和预测上海未来的经济增长路径。此外,上海城市空间内部的最小经济单元已经转为楼宇,这表明未来上海经济增长动能主要在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的总部经济。从上海的经济功能来看,上海未来更多将承担财富中心功能而非GDP中心功能。未来也应当更加重视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所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从长三角区域空间视角考察分析上海的实际经济流量,以及重新考察上海跟周边一体化地区的经济总量。

田国强教授认为,报告内容很精彩,且具有独特性,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同时,提出上海在2023年需要抢抓的六大经济增长点。田国强指出,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市场主体信心严重不足。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一是中美两国大国战略重大变化;二是国内政府监管和政策变化得过多、过频、过激、过急;三是观念性因素和社会舆论导向发生偏差,如认为出现问题是市场化改革造成的,导致歧视民营经济的现象令人担忧。应对措施的核心是在坚持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心原则基础上,努力恢复市场主体自由选择地位,合理界定政府行为边界,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宇认为,2023年欧美经济会面临较大衰退的可能性,国内经济依然面临着三重挑战,2023年中央经济财政发力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三驾马车此消彼涨,上海经济发展仍然是未来可期的。关于整个经济发展动能以及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考量,要从深入领会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国家对上海战略定位等这样的比较优势,巩固上海在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地位。在2023年上海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方面,范宇从C919产业链、汽车产业链、船舶制造产业链等视角提出上海确保上述重点产业链条顺利运转以形成新动能的可行措施。

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余典范指出,报告亮点很多,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扎实,从需求、供给、预期、高质量内涵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完整分析。二是预测模型合理,做了多情景模拟。三是趋势研判,认可报告中上海经济V型恢复,今年前高后低的判断。四是问题抓得准,指出面临外需挑战大、地方财政趋紧、房地产的问题等。五是对策建议很实。借此谈了三点感想:第一,在分析上海经济形势时应当注意到上海投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比如上海很多投资带有国家任务属性和使命属性,周期长,见效慢;部分制造环节和供应链在向外转移,上海对外溢出效应更加显著。第二,未来在进行上海经济形势研判时,可以更加注重从生产网络视角来分析。第三,今年上海经济工作的主基调还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问题。一要稳住重点产业增长,二要稳住发展的动能,三要稳住供应链、产业链安全。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数字经济与转型发展的量化研究”创新工程承办。各大媒体参加了本次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