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两会】第一财经广播•财经午间道 | 邸俊鹏:《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透露未来上海怎样的发展规划?

作者:发布时间:2023-01-15浏览次数:10

2023年上海GDP增速预期目标5.5%以上,《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透露未来上海怎样的发展规划?111日中午第一财经广播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邸俊鹏做客《财经午间道》进行分析解读。

访谈概要

主持人:通读完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是什么?

邸俊鹏:总得感受是提振信心。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过去五年,过去一年,对未来一年和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举措进行了谋划。

报告中有一组数据是亮点,过去五年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超4万亿,跨国公司总部增至891家,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

尤其是,报告中建议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这个设定是比较合理的,与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一致的。同时与我们社科院在19日发布的《2023年上海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有关2023年的预判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的报告中略低一点,乐观情景下是5.3%的增速。政府工作报告具有前瞻性,我们的测算主要是依托于模型和过去数据,所以两个数据有些差异。

总体上,从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对未来目标的设定来看,报告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主持人:您最关注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哪些内容?

邸俊鹏:作为经济学研究者,我最关心报告的三个方面,一是设定的经济目标,二是对上海面临的重大风险和挑战的把握,三是应对措施和重要举措。

报告中设定的GDP 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等等,这些目标基本上是合理的,是符合上海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报告对上海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的认识和判断,我是比较认可的。报告指出:上海面临经济发展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消费和投资需进一步提振,稳出口的难度增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创新发展动能还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要下更大的力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仍需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超大城市治理存在不少短板。

报告特别指出在重大疫情应对工作中,反映出我们对重大风险预警预判不够,在极端情况下,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亟需加强。我们只有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总结经验教训,就能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报告中,在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外贸、稳定预期方面提出了诸多举措,确保2023年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

主持人:从经济方面来看,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上海市政府今年的一些工作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邸俊鹏:2023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是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其中净出口受国际市场疲软的影响,外部的总需求在收缩,政府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有限,所以扩大有效需求的重点就放在投资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投资在上海应对外部冲击时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非典、亚洲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之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是高于平常的。

报告中指出2023年,要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全年投资总额要达到2150亿。我对照了一下重大项目目录,有涉及到科技类、社会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等等,有政府投资也有民间投资的。希望能够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使得全社会的固定社会投资总额有大幅的提升。

另外,政府还需要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在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振各位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

主持人:消费和新赛道领域,谈谈您的看法?

邸俊鹏:消费方面,报告指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我们测算过消费对于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历年中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定器的作用,它可以平滑经济周期。

报告中对于促销费的举措,可以概况为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办好购物节、新品首发等重大活动,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二是增加旅游、保险、健康等领域的高端消费供给。三是布局消费集聚区、数字商圈等新消费场景。总体的思路是增加供给,但是对于刺激消费而言,更重要的还是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在新赛道方面,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近年来上海在这些领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未来结合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文字:第一财经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