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上观新闻 | 汤蕴懿、张伯超:新环境新突破:2023年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展望

作者:发布时间:2023-02-08浏览次数:28

2022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风高浪急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持续冲击,使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难度显著加大。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上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需要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系统谋划和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和短板约束,尤其需要提升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率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危与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上海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复杂作用

总体看来,世界经济加速下行和未来产业进入加速培育周期,这为提升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更为复杂的竞合环境。

一是全球贸易增长大幅放缓将波及上海,外向型特色显著的上海重点产业会遭遇外需 “急转弯难题。2022年底以来,IMFOECDWTOUN等多家权威机构发布了对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测,受到多重经济压力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将持续较高的通货膨胀和较低的增长,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3%以内,低于通货膨胀率。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将直接影响上海重点产业领域的贸易、投资和创新。从出口看,上海重点产业领域出口地主要是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从进口看,上海目前进口的重点产品同样也是国内重点产业领域需求的产品,受到持续疫情影响,当前内需不足,投资低缓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二是疫情全球肆虐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在高位波动,上海重点领域企业经营风险加剧。IMF预计全球通胀率从20214.7%上升至今年的8.8%,达到数十年来最高水平。疫情影响下,全球众多央行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全球资金泛滥,推动了大宗商品上涨。上海的重点制造业多处于产业链下游,上游原料上涨对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价格波动导致风险增加和供应链断链危险。加之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也会导致各省市对国内市场争夺日趋激烈,极易引发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进一步降低。

三是美国加快精准脱钩,全面技术封锁会影响上海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本轮全球供应链格局调整的过程中,大国博弈因素起到关键助推作用。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产业布局集中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上海目前重点产业领域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新能源、生物信息学、疫苗研发、精准医疗等领域都与此直接相关。一方面这些领域的发展更需要全球紧密合作,共同攻关,另一方面在美国与中国全面脱钩失败后,美正在加快部署在产业创新领域对我国实行精准脱钩,包括重点企业、核心技术、关键人才等,2022年以来,拜登政府脱钩政策正朝着产业纵深的领域加速推进,限制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外流。尽管短期内影响总体可控,但上海重点产业领域中仍然存在较多技术短板和空白。如电子信息领域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汽车产业领域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关键技术由德国英飞凌包揽。

四是全球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会更加倚重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会调整新技术在沪投资。美国还通过继续扩大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制裁范围,运用长臂管辖条款阻止全球高新技术企业在华投资。上海2020年百强外国投资者国别/地区分布中来自美国的企业共有72家居首位,其次是日本和德国企业,由于国内经济复苏乏力,这些企业一方面会更重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在后期投资中也会受到母国政策的影响和牵制。

五是在短链化、集群化、智能化趋势下,西方通过制定高标准规则提高区域供应链准入门槛,将倒逼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规则优化。全球贸易协定内容已扩展到竞争、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世贸规则尚未涵盖的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贸易范围,将环境保护、劳工、反腐等内容纳入协定谈判范畴,国际经贸规则逐步从关税、非关税措施等边境规则扩展到边境后规则。上海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数实融合、产业体系转型的关键时刻,国内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经贸规则存在滞后,如不能尽快适应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要求,不仅会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度建设方面失去主动权,也将面临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供应链被边缘化的风险。

二、聚焦三个更加重视,提升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一,上海要更加重视发挥超大城市消费市场优势,联动、撬动全球大市场。总体而言,超大城市人流密集、供给充足、创新力较强,消费驱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优势明显。当前,上海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跨周期外向型经济新背景下,上海更要提前布局四个新消费领域,锻造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需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联动优势。

一是顺应国内消费发展新趋势,聚焦Z世代等重点人群,以构建数字服务平台和集聚高端服务要素为主线,将高端、多元、时尚和国际化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提升的主攻方向;二是针对国外新消费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布局海外仓,挖掘消费品进口潜力;三是提早布局绿色消费赛道。除已出台的欧盟碳关税外,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引入碳关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产生更多绿色健康的消费产品,上海要尽早布局绿色消费,将绿色元素贯穿在商品流通各环节;四是创新国际贸易和商业新模式。充分利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贸易创新,构建全流程的跨境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助力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第二,上海要更加重视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全球产业集聚优势。首先,上海需要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中心能级,尤其需要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改造升级,重点是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海关、物流、仓储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为通关、物流等提供便利,降低价值链链接成本,提前谋划布局6G先行示范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其次,上海要在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对标高标准国际公平经贸新规则研究。前期持续跟踪研究表明,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规则主导权争夺更为激烈,在国有企业垄断、劳工和环境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上海在这些领域的规则制定,应更好地统筹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实现联动发展。上海还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全球顶尖城市的专业服务业一般都极其发达,它是助力城市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的重要推手。

第三,上海要更加重视供应链弹性及安全,统筹布局产业安全与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处理好效率成本与安全、政府与企业、自给自足与可行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克服被动防守局面,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构筑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上海应尽快启动新一轮新基建投资计划,提供保障资金支持,持续推动半导体、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等产品能够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通过加大出口信贷、基金投资等方式为上海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政府审批上的便利。同时,上海要针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出台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条例,引导企业进行多元化、近岸布局,同时针对上游基础产业,及时出台产业提升计划,引导产业加快升级,为上海重点产业提供新的体系基础;四是借助RCEP深化中日韩经贸合作关系,加强近岸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利用上海双向链接,积极开展在RCEP区域的跨国产业链合作,进一步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也要把引进来做精。尤其要重视打造中日韩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和机电产业自贸区,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水平,打造世界水平的产业集群。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