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娣: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

作者:张晓娣发布时间:2023-03-23浏览次数:10

本文作者:张晓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发表:《解放日报》2023.02.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深化对资本要素的特性、作用和行为规律的理论研究,建立一套引导资本趋利避害的制度体系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亟待解决的时代之问。引导各类资本与劳动、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之间协同共振、共同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配的资本要素市场,提升资本治理能力与监管效力。

一、新时代利用资本面临何种现实挑战?

资本是能够对劳动等其他要素资源发挥组织、粘合、支配作用的特殊生产要素,它以价值增殖为最高目标,通过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约束市场主体的法律机制和信任机制。资本与市场经济之间有着天然联系,资本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及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征:无穷尽地开发掠夺自然及社会资源;不断突破空间、行业、阶层、意识形态等边界向方方面面扩张渗透;宣扬自由、民主、宪政、人权等形式平等以掩饰对人的商品性“异化”。资本扩张也是全球化的最大推手,其对细分市场、专业化分工、流通渠道等的需求催生了跨国公司、自由贸易协定、双/多边投资协定等超越国界的资源组织配置模式,形成了由资本占有和控制优势决定话语权的国际经贸关系格局。资本主导下的增长之路必然带来各种形式的贫富分化、利益固化、阶层对抗、国际冲突、资源约束,成为制约知识、技术、数据等高能级生产要素充分释放价值的障碍。

尽管如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构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方式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汲取了资本逻辑中尊重效率、鼓励竞争的积极因素,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资本一般本质和自然属性的承认及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资本存量不断充裕、流动性不断增强,资本运动偏离实体经济、背离国家政策目标、扰乱公平竞争与分配秩序时,就演化为野蛮生长无序扩张,具体形式包括:价值掠夺型——部分金融资本、房地产资本平台资本等借助跨行业、多业务、综合性的混业经营模式恶意构筑竞争壁垒,或通过套娃式多层持股实现跨产业资金腾挪、估值提升等;投机套利型——以“创投”为噱头借助信用渠道进行滚动式、叠加式融资,最大限度加杠杆,短期获利后即刻退出;金融泡沫型——不少产业实体以多元化经营为名、行违规开展金融业务之实,助长资本“扎堆”、“接棒”脱实向虚的不良苗头;社会引导型——资本挟持下的自媒体、直播平台、“饭圈”经济等,利用虚假、低俗、“上瘾”性信息及扭曲型价值观增加用户粘性的现象愈发普遍;利益竞争型——大小资本之间、细分市场之间(券商、资管、保险机构的混业牌照)、政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与市场(民营企业)之间,均存在由竞争引发的资本增投与浪费。一方面,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本质功能被异化成为自我循环空转套利闭环系统边际生产率不断减少,当前我国增量资本投入产出比10年前下降约50%另一方面,资本配置创新要素的组织功能被弱化,大量创新资源在资本抽逃后沦为沉没成本,后续入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性业态将面临更高的监管及资金门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资本有何个性?

通过对资本的驾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领导力量、价值取向、实现方式、发展理念等方面均展现出独特的自身属性,其对西方资本主导下的现代模式的超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发展理念上,以人的逻辑引领资本逻辑,追求实现人与资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共存。人的全面发展逻辑构成了社会主义生产的基础逻辑,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基本准则,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纠正资本短视性、冲动性的缺陷提供了系统指导,为资本注入深度融入创新链的内生动力,引导资本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在发展动力上,建立了劳动(人民)-资本-国家(政府)的三元驱动模式,对资本的逐利本性、扩张的内在冲动、对绝对效率的追求发挥平衡和牵制作用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反复摸索,超越了政府和市场之间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逐步构建并完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双强”新框架,探索出一套与市场机制平行共济、优势互补的新型举国体制,不断突出并强化政府力量与群众监督在塑造现代化发展动能中的重要性。

在社会属性上,不断探索机会平等和共同富裕的实现道路,避免重导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阶级对抗、民族冲突等矛盾加剧的覆辙。由于资本对劳动具有绝对效率优势,因而贫富分化几乎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运用国家资本和政府调控确保剩余价值及超额利润回归劳动者本身,走出来一条资本依靠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发展之路。

在演进路径上,“并联式”叠加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不同维度,开拓出资本健康发展、合理扩张、规范收益的丰富场景空间。西方“串联式”现代化进程伴随着高级生产力形态下的资本对落后生产力的吸允和掠夺,如工业资本对农业的掠夺、金融资本对工业的空心化抽离、互联网资本的平台垄断、大型企业对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蚕食等。并联式叠加发展路径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各类资本提供最适宜其特征的发展乐土。

在外部影响上,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发展共享的和平崛起之路,开辟了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对内剥削、对外扩张”的发展新境界。在国内建设中,为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自我增值、自主创新提供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在国际贸易、海外投资与并购及对外援助中,主张市场互通与资源共享,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弘扬彰显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和平、发展等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新发展阶段如何规范资本利用资本?

——提高对资本进行引导规范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觉

正因为资本逐利扩张的自发性动机,才能产生市场经济,才形成了开源节流、开拓创新、积极竞争的企业家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将这种自发性改造成为理性自觉性。一是坚持风险防范意识不可或缺,深刻认识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致命性危害,防范权力利用、联合、勾结资本寻求行政租金,侵蚀政府代表人民群众所占有的社会财富。二是加大反腐倡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力度,防范打击官商勾结、钱权交易、贪污腐败等行为,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据社会主义法制为行政权力和资本行为划清界限。三是提升依法治商、以德治商、放管结合的效能。采取“有偏”的管理制度,对合法、合规、诚信、公平的资本要“放”,最大限度压缩其不必要的行政性租金;对干扰市场秩序、偏离竞争规则、产生负面外部性的资本要“管”,根据其行为后果轻重,采取警告、处罚、整改或追究法律责任等不同手段;对非法经营、违法乱纪的资本,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并追缴其对社会造成的各类损失。塑造凝聚信任、以德治商的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培育具有道德担当、兼顾利益公义的社会主义新型资本。

——健全包含制度设计与法律文化的综合驾驭机制

   站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高度,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路线、总体方针以及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具体政策对驾驭规范资本目标的体现。一是构建国家主导,个体劳动者、企业单位协同发力的立体化驾驭机制。落实“四个全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运用资本的顶层思路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发挥资本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功能;党的全面从严治理要求全党上下与时俱进地提高管理监督资本的能力水平;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若干党的重要文件对规范利用资本进行了系统铺陈;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资本市场提供明确可参照的“红线”和“底线”标准。二是构建适配于中国特色资本现代化的文化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回应了如何以文化自信激发出资本逻辑积极成果的问题,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发展中的优秀文化基因改造资本本性,使资本走上人间正道。三是构建适配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法律建制。遏制惩戒资本“铤而走险”、“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犯任何罪行”的冲动和行为,针对新发展阶段立法真空、法规陈旧等问题,加快进行法律法规的新设、修改、调整、废止,完善资本准入的负面清单。

——完善价值培育型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

   资本市场良性循环的特征在于价值创造型资本是否占据主体地位,应防止投资功能和筹资功能突破各自的底线,增强资本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价值创造能力。一是设计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战略,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结构不平衡、科技创新强需求等经济特性,健全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市场,保持一定体量、稳步增长的资的间接融资。二是从各类型资本的专长和需求出发,健全开放动态、均衡发力的“金字塔”式资本市场,兼顾股权市场与债权市场、标准化产品市场与非准化产品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衍生品市场、公募资本市场与私募资本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离岸)市场的协调发展,让不同所有制、不同性质、不同体量、不同专长的资本各得其所、统筹扩张、良性竞争、同频共振。三是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完善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稳步推进股票主板市场注册制度和退市制度改革,健全投资者保护和代表人诉讼制度,修订《公司法》避免股东权力集中对公司“独立性”和“共有性”的破坏,在重要产业领域加快形成持续稳定的资本投入及回报机制。

——健全积极发挥资本作用的激励和利益分配体系

   保障资本合法保值增值、按实际贡献大小参与社会分配的权利进行保护,是将资本逐利扩张本性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动力源的必要条件。一是持续提升国有资本的现代化运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深化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机制、收入及红利分配机制、预决算管理机制改革,真正将人民的公有财富管得住、用得好、有增值,使人民获得更多的国有资本发展红利。二是继续高度重视发挥民营及各类非公资本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将对各类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纳入法制化框架,为广大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自营类市场主体稳定预期、安心经营撑腰打气。三是着眼于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系统集成性,在健全产权保护制度的同时,统筹推进公平竞争、竞争审查、司法救济、破产清算等各项现代化市场元素的建设。

——明确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资本监管长效机制

   在监管目标上,监管要发挥及时纠偏的作用,当资本作为“参赛球员”遵守规则时,监管应该是“隐形”“待机”的,同时始终保持“竖着耳朵听警报”的状态;一旦市场失灵、违法违规等苗头显现要立刻介入拨回正轨。在监管过程上,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灵活包容与公正严肃相结合,疏导与管理相结合,合理把握“放”“管”尺度,提升监管者的公信力和监管政策的预期性。在监管工具上,持续精进监管技术,缩短市场失灵和监管介入的“时间差”,构建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体系,运用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织密织牢监管网,但监管工具箱也要多一些弹性,避免以罚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