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婷,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上海经济研究》,2022年5月。
内容摘要:健康服务业的开放发展不仅具有充分理论依据,且已成为全球发展大势所趋。当今中国的政策环境、市场空间、科技发展及应用都为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然而由于国际标准对接不畅、医药卫生体制欠完善、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地区存在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在深度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升产业链地位、促进地区均衡开放等方面仍有所欠缺。本文研究表明,大力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对接国际标准、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合理法律监管与保护成为中国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01问题的提出
党始终高度关注人民健康问题,并重视健康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保障维护健康的功能与作用,尤其强调其中健康服务业的重要性。健康服务业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医疗保险等形式,借助其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健康服务,从而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健康服务业保持持续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路径是不断扩大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尽管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遭受逆全球化思潮兴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干扰,全球化发展仍为大势所趋,自由贸易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且服务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的重点。
当前,不断扩大的货物贸易顺差引致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与纷争,已成为新时代开放型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以“世界工厂”角色参与国际分工并因此被长期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可持续。因此,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我国亟需由传统货物贸易为重心走向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转型发展道路。此外,疫情引致服务业数字化需求强劲增长,拉动全球服务贸易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亦呈现较强发展势头,对服务业外资引进力度和能级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健康服务业开放是我国服务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行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体现。目前,学者对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等领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较少对健康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展开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拟围绕加快新时代健康服务业的开放发展,探讨其全球趋势、客观基础、理论依据等,为我国健康服务业开放路径提供思路参考。
02 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全球趋势
从理论层面出发,加大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具有较强依据:健康服务业开放可促进市场竞争、加速技术溢出、深化国际贸易分工、助推规模经济;此外,开放中的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干预。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存在、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跨境交付四类健康服务贸易都得到大力发展:第一,发达经济体在其他国家的商业存在是全球健康服务业开放的主要形式;第二,南北间双向流动的境外消费成为全球健康服务业开放的次要形式;第三,全球范围内健康服务业的自然人流动呈规模可观、模式复杂的格局;第四,数字技术的普及与疫情全球蔓延共同推动健康服务跨境交付蓬勃发展。
03 中国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的客观基础、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我国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具有以下客观基础:首先,政府坚定不移的开放立场确保了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创造了良好制度环境;其次,我国健康服务业需求端强劲与供给端互补共同创造了巨大开放空间;再次我国前沿科技加速发展应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等因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我国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不足之处:全球参与度有待加强、比较优势发挥不足、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健康服务业开放不足的原因颇为复杂:第一,国际标准制度的互认与对接不足阻碍了开放进程;第二,医药卫生体制欠完善抑制了开放空间;第三,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制约了开放水平;第四,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地区开放不均衡。
04 中国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的路径选择
健康服务业作为无污染、低耗能、高产出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可带来巨大新兴经济增长点和跨区域辐射能力。中国在加大健康服务业开放方面已具备诸多客观基础,只要针对不足和短板进行改革与完善,抓住新时代市场机遇,开放规模和格局将迈上新的台阶。
首先,要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才能避免重复恶性竞争,找准自身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位,提高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际分工格局。应继续将中国传统医学优势发扬光大,加快适应国际循证医学认证规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度,加速“走出去”步伐;应积极利用RCEP、“一带一路”等组织和平台优势,开拓潜力巨大的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市场;充分利用部分省市的先发优势,推动健康服务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如依托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和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优质平台,推动先进医疗资源与高端健康需求有效衔接,加快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
其次,积极对接健康服务业的国际标准与规则。深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使其成为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对标和适应健康服务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才能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实现弯道超车;从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接轨等源头着手,努力打造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医学人才,从培训语言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完善教学系统等方面进行改革甚至“再造”,改变当前医学教育体系难以适应国际化市场需求的不利局面;整合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力量,加快开展中医药等传统医学国际认证工作,更好地推动我国传统医学走向国际舞台。
再次,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业领域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任何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应制定公正透明的竞争规则,维护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避免政策偏颇和对市场的干扰;进一步深化医改,破除公立医院垄断地位,释放市场空间,推动社会办医,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外资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可获得性;改变“严许可、轻监管”局面,打破非合理的准入门槛和制约条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大力加强健康服务业合理法律监管与保护。其一,健康服务业开放可能损害部分消费者权益,因此需要予以合理监管和规范;其二,随着健康大数据的加快应用以及远程医疗的发展,跨境数据安全问题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也给传统的海关统计监管和风险防范带来挑战。健全健康大数据开放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技术支撑能力,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开放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