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五届“大数据与营商环境”高层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办,主题聚焦“数字消费时代的商业空间更新”

作者:发布时间:2023-09-15浏览次数:200

      2023第五届“大数据与营商环境”高层研讨会暨Timer城市活化研究院(公号)“城市活化观察”系列沙龙在上海社科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上海大数据联盟、城市活化研究院(公号)合作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本次研讨会以“数字消费时代的商业空间更新”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城市商业空间更新、数字消费、数智时代的消费场景等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和上海大数据联盟秘书长、上海超算中心主任李根国与会致辞。会议由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主持。


 

  

   山栋明在致辞中指出,大模型赋能的时代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大模型的出现使得未来越来越多的边际成本会转变为固定成本,边际成本趋向于0意味着全新的创新创业机会,数据创造数据、知识创造知识、AI创造AI的时代也会随之到来。接下来,我们的商业、消费、零售要学会去加快拥抱Web3.0,其核心问题无外乎就解决三个:一是身份问题;二是新连接问题;三是价值闭环的逻辑在哪儿的问题。消费主体的变化导致消费的逻辑已经不同以往,Z时代消费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会为颜值买单、为注意力买单,同时也开始开放式拥抱数字资产。鉴于此,未来应当建立三种思维,二是平行思维,三是实验室思维。


   

   沈开艳在致辞中指出,数字时代背景下,商业空间如何更新以适应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消费理念,值得各方深入思考。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放在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的大背景先下来看,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的重大目标。消费生态链的打造主要在于消费环境的优化,而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环境方面上海还有一些短板。其中一个是用数字化手段帮助商户改善经营状况等方面探索不够,核心商圈更新改造中,资金捉襟见肘,街道、地块、区、市及各部门协同性不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规划先行,多部门协同建设世界级标志性商圈,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世界级商圈规划指引这一类的文件,对于核心商圈的功能定位做统筹考虑。数字消费时代的商业空间更新需要承袭数字化理念,需要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需要商旅文联动,以创新丰富多彩的消费模式,软硬件结合,以打造近略远来的消费环境,多部门协同,以建设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退免税优化已经形成万商云集的消费供给,最终形成引领时尚,定义潮流的国际化消费生态链。

 

   

   李根国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化一定要跟传统的经济社会生产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发展。大模型本身而言很难形成一个商业闭环,但是这项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消费过程中,将对消费形成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占到全国GDP的40%,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也期待大模型能够在各个细分领域帮助解决各类突出的现实问题。大模型的发展背后,一定要有大算力作为支撑,上海超算中心就是这样一个算力的基础设施,现在可以看到,超算和人工智能计算也正在加速融合,以此来推动各类数字化成果的加速落地,其中就包括推动商业空间的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概念、结构与新走向”议题中,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詹宇波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文旅文创融合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发言。他指出,当前各大城市都在探索符合自己的城市发展道路,无论是淄博烧烤,还是洛阳、西安的汉服文化,其本质都是努力结合自身文化传统凸显城市独有特色,并将其与文旅、创意产业相结合,以此来带动消费和发展城市经济。英国著名旅游城市利物浦,就是在2008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之后,获得了很多的关注,吸引了众多游客资源前来旅游观光。展望未来,各个城市要更加注重内容挖掘,同时要注重数字赋能和政策支撑。

 

  

   在“数字消费洞察和场景创新”议题中,城市活化研究院首席数据官陈雁冰在题为“数读城市:数智时代的场景、触点与消费欲”的发言中,运用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定量揭示数字化消费背后有的机会密码。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同一个消费者会在线上和线下体现不同的“社牛”与“社恐”属性,对数字消费的下单冲动,男性比女性更为谨慎。种草消费之后,女性消费者更愿意将其与朋友分享推荐,年轻消费者们则更愿意将其公布至社交平台并希望得到更多反馈。数字技术具有两面性,其可以提高商业与消费效率,有会影响隐私安全,这里面的边界与控制,需要新的思考。

   崇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高级总监崔怡怡在题为“海派今潮,‘弄潮儿’如何驱动商业活力”的发言中,以“今潮8弄”为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如何运用海派文化和国潮机遇开辟全新商业场景,通过文化艺术装点历史建筑的方式,同步带动人文体验、戏剧演出、先锋服饰、人气餐饮、夜场娱乐。

   有吉互动科技创始人梁宁宁在题为“商业空间的数字内容消费探索”的发言中通过分享解析豫园的巧克力博物馆案例,深入探讨了什么样的空间身份才能够吸引和激发消费需求,巧克力博物馆通过空间内容与功能的科学设计,利用内容展厅、巧克力艺术作品展厅与周边产品销售空间,实现了对消费的三次收割。



   在以“消费逻辑悄然改变,商业空间转向何处?”为主题的第一轮圆桌讨论中,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数字消费时代如何构建消费吸引力市场、商业综合体求变之道以及现象级“网红商场”的盈利问题等。城市活化研究院创始人、上海大数据联盟副理事长徐景泉认为,在商业空间更新迭代和形成价值闭环的过程中,线上消费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消费,线下消费的体验感价值无法被完全取代,但是过去传统的线下消费模式已经亟需更新换代。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伯超就网红店的盈利问题从理论层面做出解读,认为网红店应当在正向外生冲击消弭,有效需求回归全新均衡状态的过程中努力提供足够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盈利。崔怡怡认为,在探索保持可持续盈利和持续消费客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和不断体验的过程。梁宁宁认为,做好内容挖掘和数字赋能,才能够有效降低投入产出比,进而实现现象级网红店的可持续盈利。


 

   在“虚实结合:数字消费内容与空间更新”议题中,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与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教授范文兵在发言中指出,商业实体建筑空间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是一个中介,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到来,实体空间需要和虚拟空间进行激烈竞争,通过空间转型升级提升消费者在线下实体空间的身体在场率。


  

   徐景泉在题为“混合空间:重塑商业逻辑”的发言中指出,混合空间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双向融合;二是空间无边界;三是媒体建构。所有的功能消费在线下数量越来越少,属于体验性的情感消费价值越来越高,传统实体购物本身要让利给情感。


 

   契胜科技智能互动事业部及战略渠道负责人郝淼在题为“数字化商业空间体验与AI智能新边界”的发言中通过一系列案例讲解了如何通过IP打造、场景升级和运营赋能来推动AI技术与数字空间的深度融合。


   

   在“商业空间的数字化生存”为主题的第二轮圆桌讨论中,上海信泰海悦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书荀、商汤科技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AI咨询总监林奕廷、OUTPUT副总裁殷帅博和商业地产数字化研习社创始人、汇动科技总经理项利军等应邀参与研讨,就新零售市场的未来发展导向、虚实互嵌与激活商业空间活力等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

   本次研讨会和沙龙活动吸引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大数据、商业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嘉宾、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与会交流。人民网、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东方网、澎湃新闻等媒体与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