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级、健全金融产品体系、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一系列鲜亮数据印证了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新的征程上,我们仍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级、健全金融产品体系、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凝聚合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能级
一是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企业的信贷支持,提升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继续加大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
二是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设立企业上市培育基地,设置企业上市专项激励基金,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上市挂牌。鼓励第三方担保机构对优质实体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债项增级服务,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产品进行融资。
三是大力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撬动社会资本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议政府部门建立企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信托计划等风险资金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是注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企业财产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科技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保险业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鼓励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发行的股债金融产品,为企业创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低成本、稳定的中长期资金。
五是发展融资租赁业,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供融资支持。设立专门融资租赁公司,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等重资产、高技术行业提供资金,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率。
守正创新,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依托产业链交易数据、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抓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契机,鼓励企业将社会责任和绿色发展纳入生产经营观,推动构建由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等要素组成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广碳金融产品、碳交易产品等绿色信贷产品,加大对企业的绿色信贷投放。
三是积极发展投贷联动融资体系。鼓励银行机构联合创投机构、风险投资基金,根据企业融资需求的周期性特征,建立“信贷+创投”融资模式,通过债券与股权转换等形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四是创新抵押质押担保方式。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抵押、未来收益权抵押、应收账款抵押(如政府采购项目应收账款)等创新贷款产品。
多措并举,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是完善政企联动机制。加强金融、产业、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结合重大战略、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等情况,引导金融机构制定适当的配套金融政策。协同落实减税降费、企业纾困等各项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用地成本、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等,助推企业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
二是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相关风险隔离。完善市场化处置机制,加大产能富余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力度,发展并购贷款与并购债券。金融机构要加大企业不良贷款资产的处置力度,盘活信贷资金存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建立健全贷款损失补偿、风险分担以及费用补贴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担体系。
三是搭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整合企业工商信息、税收缴纳、企业征信、外汇结算、市场监管等数据库,打造统一高效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投融资双方的信息对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大对企业信息收集和风险识别、监测,提高产品服务的精准度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来源:上观新闻 2023-11-03
作者:吴友 詹宇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