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图: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作者:李正图发布时间:2023-11-29浏览次数:68

来源:文汇报2023-09-24

作者:李正图、燕宗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和学理化,既符合理论创新的一般规律,也充分遵循和展现了党的理论创新规律。

 

理论创新的一般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任何理论都是从一个又一个观点创新开始,经历各创新观点的系统集成,再实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一个理论观点,如果孤立地存在,离开体系化、学理化的理论体系,就可能造成理解片面。因此,体系化和学理化既是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必要转变,也是理论进行下一步高质量创新的内在要求。同时,体系化、学理化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论研究者可以从更加全面和完善的视角研究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发现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而促进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需要体系化、学理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相较于其他试图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相互作用等重要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根本规律,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本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到党的二十大以“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深刻阐述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发展,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学理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最早尝试,是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这被他们称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一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高度重视,这一重视也开启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良好传统。之后,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化、学理化的成功典范。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恩格斯和列宁那里得以进一步体系化和学理化。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之后,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列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进而,列宁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将三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体系并指出:“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 并彻底地贯彻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在更后期的论述中,列宁直接把“斗争策略”加入了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中,形成了四分法体系。

斯大林时期,在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形成了经典然而也饱受争议的整套苏联教科书体系,譬如《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程》等。虽然这一尝试本身也呈现出了许多问题,但苏联教科书体系仍然是苏联理论界把马克思主义体系化、学理化的一次尝试。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苏联教科书体系深刻影响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独立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剖析新理念新论断的内涵和外延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这一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指明了方向。

一切理论工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说到底是来源于时代和实践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是建立在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面临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正在进行的各种伟大实践都发生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变化,一方面为理论的深化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也对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工作的核心在于系统地阐释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

阐释必须以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为基础。一方面,这些新理念新论断是党在治国理政进程中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全面分析来自不同领域实践而提出的理论,这实际上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另一方面,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解释世界,还要改变世界,而党的新理念新论断指导着党接下来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党的新理念新论断必须被体系化、学理化,这实质上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为此,广大理论研究者需要剖析党的新理念新论断的内涵和外延,把针对特定问题的各种党的新理念新论断综合起来,变成体系化、学理化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任何理论体系都是体系化、学理化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也是如此。

一方面,体系化、学理化有利于教育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理论史上,苏联教科书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归纳为较好理解的理论体系,从而通过教育来传授革命意识和社会主义的理念。我国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将党的理论成果体系化、学理化,使之能够更好地进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体系化、学理化是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理解该理论的必要途径。

另一方面,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理论系统进一步体系化、学理化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把握最新理论,才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使得理论研究及时得到来自实践的反馈,促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

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