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1 赵家杰2
(1. 2.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
原载于《上海经济研究》2023年第12期
摘要:孙冶方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的理论体系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而构建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上也是一个成功案例。分析显示,孙冶方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以深刻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资本论》为参照而探究适应社会主义的研究思路,同时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为研究内容。孙冶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经验在于,应重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作用,重视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严格界定,重视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化学理化发展,同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关联。
关键词:孙冶方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孙冶方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其经济思想除了理论成果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外,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来构建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上,也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纵观孙冶方的学术生涯,应该认为,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得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典型历程。
一、孙冶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系统探索
从经济学体系构建的层面,可将孙冶方的探索分为四个维度进行考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方法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方法论探索:坚持唯物辩证法
总体而言,孙冶方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这一方法论在他的经济研究中展现出了多重维度的运用,包括:一是孙冶方认为在经济中也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不是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就不存在矛盾,所以将矛盾分析法也引入到了经济分析之中。二是孙冶方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虚实结合”,认为“搞实际工作的不注意理论,要犯错误,要受到惩罚;搞理论工作的不研究实际,变成干瘪的理论,也要受到惩罚,我们的理论就会变得没有人听”。三是孙冶方深刻把握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认清中国经济具有特殊性的前提下,他也并未完全否定资本主义经济的概念。如讨论指标问题时他就表示,“我们不要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是为了物质财富,资本家的生产才为了追逐利润;于是便不敢使用‘利润’这个指标”,事实上“为了我们的目的(编制和检查企业生产计划),净产值和利润没有原则上的差别”。
(二)研究对象探索:深刻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孙冶方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他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恰是横在社会生产过程上的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50年代末,他又指出,“经济是‘人’和‘物’两个因素的矛盾统一体。……。因此,政治经济学应该以研究这个矛盾,特别是人在这个矛盾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80年代,他进一步指出“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关系”,这里的“主要”就反映出孙冶方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把握,即将二者都以合理的方式置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之中。
(三)研究思路探索:探究适应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上,孙冶方坚持《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同时主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与《资本论》有所区别。该过程在《社会主义经济论稿》中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运用抽象法提炼经济本质内容。孙冶方完全认同《资本论》使用抽象法分析经济问题的做法,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消长过程”,所以更加需要抽象法的介入。第二,运用红线论凸显经济分析特征。孙冶方抓住了《资本论》体系构建以剩余价值为红线的做法,首先即明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的红线应当是,以最少的社会劳动消耗,有计划地生产最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第三,运用过程法反映经济客观过程。关于过程法,在孙冶方看来,就是“从客观过程出发进行分析的方法,又强调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因此《社会主义经济论稿》的主体部分已完全采用了“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和“消费”的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探索:面向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孙冶方不仅学习《资本论》的体系,同时强调结合中国国情,指出,“我们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给中国人读的,当然要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要尽可能多引用中国的实际资料,讲中国的经验”。从而在《社会主义经济论大纲》中,他结合了新中国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如讲价值理论的论述放在生产过程一编中,并对斯大林“自然经济论”进行了批判,又如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存在流通过程和市场的实现问题,等等。
二、孙冶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经验
孙冶方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路径上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且做出了大量积极尝试,故而形成了一系列探索经验,具体包括:
(一)重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
孙冶方旗帜鲜明地肯定了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首先,孙冶方明确了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特殊地位,“是马克思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其次,孙冶方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这种基础理论地位的决定,正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而且,孙冶方也从根本上批判了曾经存在过的否定政治经济学观点,即,这种观点是错误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看作自然经济。
(二)重视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严格界定
孙冶方非常重视抽象法,由此他也提出了一个重要论题——是否要“抠概念”。孙冶方指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最一般的,同时也是最本质的学科”,“经济学上的一切范畴、概念都是代表生产关系的”。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度抽象的、反映最为根本的社会关系的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清晰严谨的概念界定,再如何进行分析都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而在“借用”资本主义概念时,也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新的概念?孙冶方的做法反映出,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一些基本概念的产生是基于其普遍性而创造的,不能因为存在特殊性就去创造新的概念。总而言之,要“抠概念”,只是不能空洞地抠概念,而是要搞清楚“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所用的概念是不是科学地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
(三)重视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化学理化发展
孙冶方所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一个突出贡献即在于他开创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他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提炼确立了理论体系的根本原理,即价值规律。1956年他在撰写《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就在讨论价值规律的过程中涉及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应包含的内容。1959年发表《论价值》时,又讨论了“‘价值’在社会主义以至于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这在后来也被确立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红线。然后,在采用抽象法的基础上,加上对“抠概念”的重视,孙冶方找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分析的起点——产品和商品,从它们的生产过程开始,进而分析流通、分配和消费,从中体现“最小最大”的矛盾运动如何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拓展推演出了企业扩权理论、企业利润理论等,逐步把经济运行的更多内容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
(四)重视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关联
孙冶方不仅在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注重“虚实结合”。在理论研究上,他指出“轻视基本理论的探讨,偏重于具体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只务实不务虚或少务虚的倾向是危险的”。与此同时,孙冶方也十分重视实际情况。他早年就曾到上海纺织厂中调查包身制工人,担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后,还“专门写报告要求对经济所实行双重领导,即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委领导”。
三、结论与启示: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孙冶方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上,所提供的重要启示在于:一是应进一步重视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并为其创造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二是应进一步重视重要经济概念的界定,尤其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问题仍有待提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形成的一些问题讨论仍有待厘清。三是应加强中国经济学的体系化学理化。从孙冶方的治学历程来看,两个可能的路径是:加强对于已形成的经济学的体系形成逻辑的分析和提炼,从中汲取经验做法;并且,在已形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建立内在关联,逐步形成系统分析框架。四是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相结合。
(注释已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