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经济与培育新质生产力两者有机结合,能够迸发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强劲动力。
发展民营经济与培育新质生产力二者之间有紧密关联。总的来讲,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互融互促的关系,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我们知道,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五六七八九”,其中的“七”是指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经济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是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主力军。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已在实践中成为发展的重要主体,并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而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增强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积蓄发展动能、促进发展健康可持续。二者有机结合,能够迸发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强劲动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机遇与挑战并存
民营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培育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具备独特优势,至少包括3个方面:一是具备鲜明的内生创新特质,无论是大型民营企业,还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会根据自身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资源禀赋开展创新活动,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具备市场需求导向的科研组织模式,“楼上”创新,科研人员利用大设施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楼下”创业,技术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能够有效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供需矛盾,更大程度上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无缝衔接;三是具备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和良好机制,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济利益关系明确,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家表现出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和竞争意识,本身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当然,民营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在创新研发上投入不够;部分企业发展风险较大,在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市场开拓、投融资等方面相比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还有不小差距。这就需要相关民企能正视问题、直面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扫清障碍。
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民企该做些什么
那么,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科技产业创新,让新质生产力赋能民营企业发展?在发展思路上,要始终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能级。民营企业作为充分参与竞争的经营主体,要特别重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内生动力,在强化自身技术硬实力的基础上,主动同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立足企业发展所需,建设“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合作联盟。
在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民营企业要重视将先进技术用于产业转型,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新型消费趋势,创造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
在融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方面,民营企业要主动向重点规划领域靠拢,特别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积极参与未来产业孵化和加速计划,实现企业发展领域拓展和能级跃迁。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支持民企培育新质生产力
此外,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作用巨大,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政府发挥的作用关键在于找准两者的有机结合点,制定实行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在实际工作中,鼓励民营经济围绕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以具体的扶持政策推动民营中小微企业规范有序发展。政府要久久为功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引导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持续发展,营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适宜政策温度。要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要建立资本金市场化、常态化补充机制,通过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贷款等举措,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投入,同时改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以做优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公司为抓手,为企业资金周转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现阶段,为实现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促,还需要健全完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方面多下功夫。
具体而言,一是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不断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手抓深化国企改革、一手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特殊优势。二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构建和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制度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要鼓励民营企业在内部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与管理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质量变革提升。
来源:文汇报,2024-05-24
作者:沈开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