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引领实体经济的生产模式与发展理念深刻变革,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升级,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
以“虚”促“实”,重塑传统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以“虚”促“实”,开拓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推动传统经济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加速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数字经济以产业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传统产业生产现代化和产业流通现代化,从而实现对传统产业体系的重塑。
数字经济提升传统产业运营效率,赋能产业生产现代化。传统产业通过引进数字化技术带来更大的创新和竞争优势,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更灵活、高效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组织协调效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分析工具,企业管理层第一时间获取组织运营情况,从而能够更迅速地做出决策。利用数据实时监控手段,企业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管理层及时调整战略和资源分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精确地进行市场预测,对消费者行为、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为企业反馈更准确的市场信息,企业可以制定更精细化的营销策略、优化产品定位,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数字经济将产业链上下游全面融合,形成了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赋能产业流通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将企业供应链由“串联”改造为“并联”,大大加强了产业运作的效率,从而使得整个经济体系更加高效和现代化。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企业信息孤岛,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得以实时共享,加强了沟通效率,共享数据资源,实现企业内部各单元协同高效管理。同时,数字化技术将各个产业环节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将传统的链式供应体系升级为网状供应体系,实现了供应链之间资源的高效流动。数字化技术还提高了产业链的透明度和信任度,通过实时数据追踪和共享,各个环节的信息更加透明可见,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产业链良性发展。
催生新业态,助推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性技术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助推新质生产力成长。数字经济的崛起促使新的商业形式迅速发展,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在线新零售、数字支付等新兴的数字业务也应运而生。
数字经济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加速了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演变,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诸如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文旅等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例如,数字医疗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远程诊疗、精准医疗等新的医疗模式。数字教育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AI辅助教学,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大规模在线学习。数字文旅通过VR、AR和AI等新一代技术的结合,带来了全新的文旅融合时空体验,广受新时代消费者的喜爱。数字化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便宜、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了更低的创业门槛和更灵活的创业模式。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数字渠道,新兴产业能够更广泛地触及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竞争和合作。
数字技术支撑平台经济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经济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平台模式,而是建立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平台经济上,如电商平台、共享经济平台等。通过技术平台连接供需两端,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这些技术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在线交易、数据分析、智能化服务,从而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格局。例如,电商平台通过数字化方式拓展了交易渠道,提升了消费者购物的便捷性,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共享经济平台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创造了共享的经济生态,使得个体能够灵活利用自己的资产,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
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失衡,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目前数字经济产业大部分处于行业应用环节,更关注如何在实际产业中应用数字技术,而在基础理论与原始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理论引领,导致产业内知识创新缺少基础理论支持。以上海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为例,截至2023年6月底,从产业链上下游分布来看,超八成智能机器人产业处于下游应用环节,全部107家上海智能机器人企业中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仅有15家,占比14%。同时,上海数字经济创新投入主要集中于对已有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而对于颠覆性技术创新投入相对较少,从而限制了数字经济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二是,数字技术高度发展产生“数字鸿沟”和“算法歧视”问题。“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时代,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在数字应用水平上存在的差距而导致的一种不平等现象。“算法歧视”是指互联网平台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购买历史等数据,对不同用户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进而引发消费者之间的公平问题,频繁曝光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就是典型例证。“算法歧视”不仅出现在消费领域,在劳动场景中同样存在,比如招聘、晋升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三是,由于法规政策滞后于技术发展,引发数据安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交易、数据分析等服务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这主要源于法规和政策未能及时跟上数字技术的变革,导致企业在处理用户数据时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
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
上海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引领型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稳居全国前列。为进一步促进“数实相融”,上海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将数字经济作为四大新赛道产业之一抢先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海需要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数字基础研发能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科技资源统筹配置,面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重点领域,前瞻布局一批数字科技基础研究项目,提升数字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实现数字关键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搭建开放创新平台,促使技术创新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高端人才的吸附作用、对科研机构的聚合作用、对重大科技攻关的组织作用,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
二是弥合数字鸿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的普及化,让更多人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普惠性。提供广泛的数字培训,帮助更多人具备使用数字技术的基本能力,最大程度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的平衡和全面发展。同时,积极构建“数字经济+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培养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鼓励提升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适配度。
三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法规,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法,明确个人和企业的数据权利,规定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分享的规则。制定和推广统一的数据安全标准,确保企业在数据管理和存储方面采取最佳方案,降低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构,监管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分享,处理数据安全事件。此外,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的技术研发,如加密技术、匿名化技术等,为数据安全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纪园园、朱平芳、毛勇春,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