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品牌经济研究论坛暨《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研讨会召开

作者:徐昂发布时间:2025-08-16浏览次数:10

8月16日上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品牌经济研究论坛暨《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研讨会在上海恒源祥大厦召开。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感谢了各位专家的出席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她指出经济研究所与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共同合作,创立“品牌蓝皮书”,并完成《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是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展理论创新研究的全新尝试。学术性、真实性与规范性是立书之本,创新性是研究可持续性的灵魂。中国品牌建设亟待全社会各界共同深入探讨、提高认识;在此过程中,“品牌蓝皮书”需要保持开放性,经济所要携手不同学科的专家,期待更多研究力量的加入,提升《报告》的权威性。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徐以骅认为《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在定位上以“中国品牌在世界”作为主题,具有高度和战略性;在结构上,主报告提纲挈领,分报告抽丝剥茧;在内容上,改变以往蓝皮书聚焦年度内容的更新,从长时段反映了中国品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全球大变局下的挑战和机遇做了全方位的考察,具有开创性。他还建议关注品牌与南南合作的关系,加强理论化创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曾辉对课题组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同时表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品牌蓝皮书”视为重要成果,品牌与文化出版中心要在学术规范和出版质量方面把好关;今后不仅要吸收全国更多的研究力量,同时将以学术期刊的形式推进品牌学的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谢京辉研究员表示,《报告(2025)》特别的亮点在于从知识产权的视角深度剖析了中国品牌国际商标的全球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性。报告的主题和主线全景式突出中国品牌的发展力度;以一定的高度、深度、跨度,特现中国品牌的厚度;关注参与权、话语权、主动权,彰显中国品牌的强度。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苏勇教授首先指出《报告(2025)》特点鲜明,立意高远,数据详实,论述深入,内容前言;其次建议完善分报告的国别选择、案例选择的差异性以及对重要品牌事件的分析,增强“品牌味儿”;最后从品牌理论本位的角度展望了“品牌蓝皮书”的下一步写作,期望增加观点性的表达。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陈国政研究员指出,报告使用权威机构的数据,从产品、产业、行业三个不同层面展开,立体展现了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发展状况,符合品牌发展的经济逻辑与特征,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品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彰显其文化价值。

 

会上,各位专家还从理论创新、内容设计、编撰体例、学术规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对“品牌蓝皮书”今后的撰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品牌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阳主持。


经济研究所徐昂、张伯超、李培鑫、李卫、王佳、谢超、刘朝煜、高云澄、何畅、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张文、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郭王玥蕊等科研人员代表先后汇报发言。恒源祥集团公共事务中心联席总经理何爱芳女士及相关产业负责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林思达、王廓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