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宁博士作题为“社会联系促进了‘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吗?——基于CGSS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的学术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21浏览次数:60

2025年10月21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沈志远学术讲坛》2025年第15期(总第110期),由孙小宁博士作题为“社会联系促进了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吗?——基于CGSS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詹宇波研究员主持,刘丰副研究员担任评论人。

“乡-城流动人口”作为劳动力市场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外社交平台数据的逐步开放,社会联系对流动人口发展的影响得到了大量验证。然而,国内关于社会联系与收入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相对薄弱,理论与实证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孙小宁博士基于2010-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聚焦“乡-城流动人口”,系统分析了社会联系对收入水平的具体影响,并就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社会联系弱的“乡-城流动人口”,社会联系强的“乡-城流动人口”更易实现收入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显示,受教育水平越高、流入地居住时间越长,社会联系对收入水平的正向作用越强。此外,“乡-城流动人口”所拥有的朋友、亲缘联系越多,其收入水平越高,但亲缘联系的作用效果较朋友联系偏弱,邻里联系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路径分析表明,“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联系可通过教育资源获取和就业机会拓展两条路径作用于收入水平,但两路径的协同效应并未实现“1+1>2”的传导效果,存在部分传导效果被协同效应稀释的可能。

报告结束后,刘丰副研究员进行点评,他围绕文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策略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可在理论框架、工具变量选取等方面进一步拓展。随后,詹宇波研究员、邱子迅博士、宋宁博士、何世雄博士、谢妮芸博士结合各自研究经验,就研究对象界定、研究方法运用、核心概念定义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